学术报告:黄河2000年的治理-经验与教训

发布者:水电院发布时间:2020-06-17浏览次数:1045

题  目:黄河2000年的治理-经验与教训

时  间:2020619  14:00-16:00

地  点:水电馆  329会议室

                  腾讯会议(ID121 813  372;密码:0619


报告人:清华大学 王兆印 教授

主持人:辛沛 教授

 

报告摘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西北、华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黄河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经过几千年的治理,目前黄河已经成了一条人工控制的河流。回顾过去两千多年对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历史上一直存在两种治理黄河方略,到底是“宽河滞沙”还是“束水攻沙”好?本次报告将回顾过去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过程,对以往的治黄方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黄河治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探讨相应解决措施,为黄河流域治理规划的未来指明发展方向。

 

报告人简介:
     王兆印
(1951-) ,清华大学教授,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曾任国际水利学会副主席,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主编18年。他建立了植被-侵蚀动力学,与钱宁等建立了高含沙水流理论;建立了消能减灾和河床结构理论,发展了河流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王兆印和学生们合作发表中英文论文400余篇,曾经20多次被国际水利学会大会、国际泥沙学术讨论会、国际生态学术讨论会等邀请作大会主题报告。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授予他2011年度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是首位非美籍学者获此殊荣。授奖函提到,此奖是为了奖励他“在高含沙水流、泥石流、植被侵蚀动力学、河流生态与恢复、以及河流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特殊贡献,特别是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及全球复杂环境下的侵蚀和泥沙问题的明显进展。”





XML 地图